將綠色施工技術推廣應用于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客觀要求,也是建筑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原位化學氧化土壤修復工程中,由于項目多在野外,工程所能利用的原有設施較少,再加上大量使用化學藥劑,環保是綠色施工的重點。文章分析了這類工程中的環境污染因素,針對污染產生源及其治理措施進行研究,為進一步推廣綠色施工技術提供參考。
1、揚塵的產生源及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區一般為野外作業,因現場植被破壞及原有污染設施的拆除、修復工程施工等原因,造成施工條件惡劣,易產生揚塵,必須對揚塵進行治理。①土壤修復區、施工現場非作業區應達到目測無揚塵的要求,對易飛揚物質(如塵土),采取有效措施,如灑水、硬化地面等,防止揚塵。若產生的揚塵范圍較大,宜采用整體性覆蓋措施,防止揚塵散播,可利用塑料防塵網對作業區進行全覆蓋,覆蓋時間應貫穿整個土壤修復周期。現場目測的揚塵高度在1.5m以下且不擴散到現場。②在施工階段,樁機或旋噴機作業區采取灑水、覆蓋等措施,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1.5m,不擴散到現場。③在運輸修復藥劑材料時,不得污染路面,運輸易飛散的物料和易泄漏物料的車輛,應采取嚴密封閉措施。工地出口應設置洗車水槍、洗車槽等清洗設備,保持開出車輛的清潔。④現場道路、物料堆放區等要及時硬化,如不能采取硬化措施,應采取鋼板覆蓋等臨時措施。⑤對于水泥、膨潤土等易產生揚塵的堆存材料,應采取覆蓋措施存放,尤其是對粉狀物料應封存。⑥在機械或爆破拆除原構筑物之前,應制定好揚塵控制方案。③在土壤固化攪拌等易產生揚塵的施工中,應采取揚塵控制方案。可以采用灑水、設置隔擋等措施。一般而言,應監測大氣中懸浮顆粒物(TSP)的各項指標,其控制參數為:月平均濃度與城市背景值之差不大于0.08mg/m3。采樣位置是場界的四周隔檔高度位置。
2、噪聲和振動的產生來源和控制措施。
深翻樁機、旋噴機、高壓藥泵等施工機械及設備是現場的主要噪聲源。
① 噪聲小、振動小的設備應盡量選擇。
②采用隔音、隔振措施,避免或減少施工噪聲和振動。
③對施工現場的噪聲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現場噪聲的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有關標準規定。
3、光污染的產生來源和防治措施。
光污染主要發生在夜間施工和照明過程中。
①戶外夜間照明燈安裝燈罩,架設高度嚴格控制,透光方向集中于施工范圍。
②夜間必須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采取遮蔽措施,避免電焊弧的泄漏。
4、治理水污染的產生源和控制措施。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修復過程中將藥劑和清洗水注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溢出地表。為了進行修復后的土壤硬化作業,需要進行降水作業,造成污水排放。①修復土壤時,應盡量使用含水量低的固化劑或穩定劑,從源頭減少污水產生。②由于修復過程中需注入大量藥劑,且注入后所產生的污水中含有未反應的藥劑,應對水資源和藥劑進行循環利用,既減輕污染,又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③如果確實排放污水,在施工現場應針對不同的污水,設置相應的處理設施。④對化學品存放地,應進行嚴格的隔水層設計,并做好滲漏液的收集處理。
5、土壤破壞的成因和保護措施。
由于施工過程中對地表環境的破壞,且大量使用化學藥品,必須對其進行保護。①保護地表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侵蝕。②對有毒、有害廢物要回收后交給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嚴禁作為建筑垃圾外運。③工程結束后,應盡快恢復被施工活動破壞的植被,以補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植被和地貌破壞,進而造成的土壤侵蝕。
6、建筑垃圾的治理。
建筑物垃圾主要是原有產生污染設施的拆除、修復工程施工等原因產生,應盡量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減少外運。①加強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對于土石方、碎石類建筑垃圾,可作為臨時地基填埋材料,如藥劑庫,現場鋪設臨時道路,生活區臨時硬化等措施,可提高再利用率。②要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暫存現場封閉垃圾站,集中運出。工地生活區內設置封閉垃圾容器,制定衛生管理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袋裝和及時清運。
7、保護地下設施、文物和資源。
現場化學氧化土壤修復工程多為地下施工,施工深度大,容易對地下設施造成危害,應對地下設施進行保護。①對地下設施進行勘測,并會同建設方和有關市政設施主管部門,做好地下設施的防護。②施工過程中發生地下管線損壞泄漏事故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主管部門,積極配合,及時進行封堵。③對施工場地和周圍的古樹名木進行保護。
介紹了原位化學氧化土修復工程中七大環境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顯然這類工程的環境污染因素產生和控制有其自身的特點,應針對這些特點進行重點控制,并與其它控制相結合。
上一篇: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
下一篇:保護土壤重視治理農業污染源